公安队伍里有这样一群人,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,他们既是使命在身的人民警察,又是从事心理工作的“疏导者”;他们既是改造在押人员的教育能手,又是孤独的坚守者。他们日夜在高墙内,承担着看守、教育、改造在押人员的重任,他们是公安监管场所的守护者、捍卫者,更是照亮在押人员前行道路的“灯塔”。
红桥区看守所管教民警郭津利就是公安监管队伍当中的一员,1975年出生的他,2008年从部队转业来到红桥区看守所,这一干就是16年。
16年的风雨兼程,他把悠悠岁月倾注于高墙之内,将真情帮教在押人员视为己任,以法育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,让误入迷途的灵魂重拾希望、重回正轨、重获新生,用坚守和奉献让一个个“迷途者”燃起希望。
“老郭,你先吃饭吧,一会儿都凉了。”晚上七点多,看郭津利还在办公桌前忙碌,同事忍不住过来提醒。“一会儿再吃吧,不着急,一个多星期了,他心结终于打开了,我准备跟他再聊聊。”说着,郭津利便站起身来,往谈话室走去。
原来一个多星期前,郭津利负责的监室收押了残疾且情绪不稳定的王某,经常与同监室人员发生争吵,并且始终存有抵触反抗心理。郭津利明白,想让在押人员适应监室环境,必须解除他心里的“疙瘩”。
起初,与王某谈话时,每次都是郭津利自己说,王某低头听,有时更是背过身子不理,但郭津利并不着急,用自己一次次真诚换取了王某的信任。渐渐地,郭津利得知王某十分惦念独居的母亲,他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办案单位,托付办案民警了解一下王某的家庭情况。通过办案民警的走访反馈,郭津利得知王某的母亲一切安好,并且母亲希望他认真接受改造,争取减刑早日回家。郭津利将王某母亲的情况和愿望及时传达给了王某,他心里的“疙瘩”也解开了,情绪也平静下来,主动与同监室的在押人员交流,收拾内务时,还主动帮助其他人整理。“郭管教,您放心,我一定好好表现,积极改造,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。”看到王某的变化,郭津利也发自内心的高兴。在郭津利的记事本上,详细记录了每一名在押人员的个人情况及病情,正是这样,他总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在押人员紧急医疗救治。2018年9月的一个周五早上,郭津利刚刚到更衣室准备换衣服下班时,同事打来电话,“老郭,你走了吗?快来一趟监室吧,霍某呕血了。”得知此情况后,郭津利顾不上自身的疲惫,迅速跑到监室,发现霍某呕出的血是黑红色,且上腹疼痛,结合自己日常记录的情况,怀疑其是胃出血症状。他随即拨打120送其到就近医院就医,经医生检查,确诊为急性胃出血,必须住院观察治疗。霍某住院期间,郭津利更是不分昼夜,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霍某的病床前,超长的“待机时间”让人感到疲惫,但他从没有怨言,用真诚的关怀时刻温暖和鼓励着霍某。发现霍某起了褥疮,郭津利便自费购买褥疮药品,霍某逐渐被郭津利真心所感动,更加感谢郭津利为他的辛勤付出。“我所做的只是工作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我们‘红看’人都是这样做的,‘在岗一分钟,尽责六十秒’一直是我们的传统。”采访结束时,郭津利说。其实,每一名“红看”人,都在用一次次耐心倾听、一句句良言劝导、一缕缕绵延温情感化着在押人员,正是他们默默无闻、兢兢业业的奉献,才让那么多的“迷途者”在这里找到了“回家”的路。转载注明美丽红桥
供稿:公安红桥分局